近日,兰州磁共振中心雷新响教授团队与商丘师范学院李高伟博士合作,提出以螺旋自组装技术与高分子可控合成为策略构建单一螺旋手性液晶定向介质,在二氯甲烷体系中完成对天然产物分子的各向异性参数的RDC精确检测,实现对有机分子空间正交错位的手性区分。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分析化学领域权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核磁共振波谱以各种参数的形式为样品提供丰富的空间结构及动力学信息,在物质结构解析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波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特别是二维核磁共振的发展使其成为化学结构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工具。各向异性的核磁共振参数(包括RDC,RCSA和RQC)蕴藏着丰富的立体结构信息,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解析有机分子空间立体结构的新方法,尤其用于天然产物结构确定与构象分析(中国科学·化学, 2017, 47, 1401; Nat. Prod. Bioprospect., 2018, 8, 279);各向异性参数增强及动力学参数赋能的核磁共振技术现已被《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手性物质化学》学术引领图书收录(2020年, P452)。在前期发展的拟二肽聚异腈液晶基础上(Chem. Eur. J., 2017, 23, 7653),团队李高伟博士又提出了分子量可控的螺旋高分子,也有望发展成为用于分析有机小分子对映体纯度的手性介质(Macromol. Rapid Commun., 2022, 43, 2100898),这对于解决天然产物绝对构型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共振波谱以各种参数的形式为样品提供丰富的空间结构及动力学信息,在物质结构解析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波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特别是二维核磁共振的发展使其成为化学结构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工具。各向异性的核磁共振参数(包括RDC,RCSA和RQC)蕴藏着丰富的立体结构信息,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解析有机分子空间立体结构的新方法,尤其用于天然产物结构确定与构象分析(中国科学·化学, 2017, 47, 1401; Nat. Prod. Bioprospect., 2018, 8, 279);各向异性参数增强及动力学参数赋能的核磁共振技术现已被《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手性物质化学》学术引领图书收录(2020年, P452)。在前期发展的拟二肽聚异腈液晶基础上(Chem. Eur. J., 2017, 23, 7653),团队李高伟博士又提出了分子量可控的螺旋高分子,也有望发展成为用于分析有机小分子对映体纯度的手性介质(Macromol. Rapid Commun., 2022, 43, 2100898),这对于解决天然产物绝对构型具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商丘师范学院李高伟博士,通讯作者是兰州磁共振中心/兰州大学雷新响教授和吉林大学吴宗铨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大力资助。